1. 皓优思首页
  2. 提升学历
  3. 高考相关知识

40年前的高考经历回顾(1982年的高考生的故事)

  1981年.我刚满16岁,参加了一场没有家族簇拥、没有过度关注的 “一个人”的高考。

40年前的高考经历回顾(1982年的高考生的故事) 2

  对于年过半百的我来说,40年前的那场高考,却是我人生旅途的分水岭。

  分科,一个人的决策

  1979年,14岁的我从耽车初中考入平顺中学,分在高一48班,这是四个班中的重点班,集中了当年全县成绩优异的学生。

  因为分科,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,我实实在在当了一回“名人”。

  当时高中是2年学制,一学期结束后大家面临着一次重要抉择:分科。在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全不怕”的年代,“逆行”学文成为了一种“离经叛道”。

  因为高校和中专院校里文科学校少,再加上高一不上历史、地理,要在八九个月时间背下所有文史知识,令许多人望而却步。所以分班时,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文科班,而理科班却聚集了许多好的学生。

  出于对文科的爱好,我毅然填了文科。我在全校参加分科考试的200余名学生中排名十几名,也算是成绩优秀。老师劝我说:“你的总体成绩好,理化成绩也不错,继续留在理科班吧。”

  我知道自己的尺短寸长,还是“我行我素”地选择了文科。没想到,在全年级师生参加的分班会上,学校党支部书记申伟红将我作为鼓励大家学文科的典型,他说:“谁说成绩差的学生才学文科?48班的张高明同学成绩好,就志愿去文科班,他说学文学理一个样,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,大家要向他学习!”

  开完大会,全校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,大家记住了我这个瘦弱的文科生,以至于后来同学聚会大家还时不时把这段作为谈资。

  别人眼中的“一意孤行”、“离经叛道”,是我一个人的抉择,没有家长的强行施压,没有代课老师的参考意见。14岁的我自作主张,将自己的文史爱好和分科结合起来,至今看来无疑是正确的。自身的经历,让我在教育子女时更加注意:家长不能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子女身上,自己选择的道路可能走得更长远。

  考试,“一个人”的战场。

  1981年的高考要先经过“预考”淘汰一批,合格的考生才可以正式参加高考, 我很顺利地通过了。

  当时采用考前报志愿的办法。7月1日,考前一周学校发下志愿表,本科、专科、中专各有一栏。那时学校没有扩招的说法,录取率很低,也没有家长和老师苦钻巧算学校好坏、专业优劣增加录取机率,更没有大数据分析比对出录取率较高的学校。大家只要能考上,哪怕是个中专,也足以让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欣喜若狂。

  家里世代文盲,我在填报志愿时没有人帮我出参考意见。对于连县城都没有出过的我来说,不敢填外省,怕出远门有风险,只能从地图上看哪个地方离长治较近。最终本科志愿我报了地处临汾的山西师范学院,专科报了省财税专科学校,中专报了山西省供销学校。

  高考是7、8、9号三天,正是炎夏季节,我和我们的高考终于来了。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命运做较量。有的借一块手表,想关键时刻把准时间的脉搏;有的外边买几个蒸馍(当时我们的大餐),犒劳自己;有的去县城亲戚家改善“人居环境”,养精蓄锐。

  我在县城举目无亲,父母也没有出过门,更不用说来陪考。我只得一个人迎接战斗,饭食与平日毫无二致,连手表也没有。虽说是“一个人”在战斗,但我知道我们是一群人、一代人在接受时代的拷问。

 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语文的作文题目《毁树容易种树难》。下来考场后有同学说,这是植树造林的题材,我却不以为然,我说:“森林保护不错,但作文恐怕不能就‘树’论‘树’,因为当时正是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,人才受到了摧残,恢复高考也是选拔人才、大势所趋的英明政策,各行各业不拘一格降人才,是久旱逢盼甘霖的期盼。考试明显是‘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’的内涵。”同学听了将信将疑,不过他说:“你是文科状元,应该对,我可能跑题了。”

  结束了三天的考试,我并没有如释重负,能否步入高校殿堂我始终心中无底、惴惴不安。

  不过,后来被本科录取也算歪打正着。现在回想,这场一个人的战斗实在是我命运转折的黄金岁月。

  录取,一个人的“越级”

  8月,高考成绩揭晓,全县考生录取率很低,文理科只有十几个人考上了大中专院校。

  公布全县成绩后,文科班的老师连声叹气不理想。而令我喜出望外的是,我的高考分数是全县文科考生的第一名,总分349.5分,达到了中专录取分数线。因为我的分数在中专档里算高,大家听了我的志愿都说:“你肯定能上省供销学校,上个中专两年就能参加工作挣钱,分到供销社还能找你买点好烟好酒。”愿望是俗气了点,但倒也是实情。

  人算不如天算,因为平顺是国家级贫困县,省里为了照顾这些地方的教育教学,省招办出台了一项政策:达到中专分数线的全县第一名考生上本省本科院校,第二名上本省专科院校。就这样,我幸运地被破格录取到山西师范学院。

  我成了这项政策雨露浇灌的花朵,成为当年全县唯一一个中专分数上了本科院校的人。从一个世代农民的家庭,告别了农村户口来到城市,毕业后走上了神圣的讲坛,后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试进入政法系统,真正实现了“一个人”的越级。

  40年前,我“一个人”的高考,把握顺应了时代大势,怀揣着梦想走入考场的那一刻,人生的轨迹已悄然改变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ouse0562.com/7383.html